形态描述
雄性 额中部略变狭,雌性两侧平行;颜与额等宽,雄性颜宽为头宽的1/3;头顶、额和颜亮蓝黑色,头顶和额毛暗棕色,颜毛灰白色;后头宽,黑色,被灰色毛。触角黑褐色,第3节略长于第1节,第2节很短;芒黄褐色,短于第3触角节。中胸背板紫黑色,侧板及小盾片同色,小盾片后缘具2个短而钝但又很明显的针突。腹部宽扁,深紫黑色,各节后缘具白色毛带。足黄褐色,基节、转节、腿节基部及胫节端部黑褐色。翅略染烟色。
雌性 额两侧平行;颜宽为头宽的1/4。
此种足色泽变异大,有的几乎全为黄褐色,有的大部分黑褐色,仅腿节端部及胫节基部黄褐色。
雌性 额两侧平行;颜宽为头宽的1/4。
此种足色泽变异大,有的几乎全为黄褐色,有的大部分黑褐色,仅腿节端部及胫节基部黄褐色。
大小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共检查35号标本:
浙江(舟山,1931.VI.11,1个;松阳,1989.VII.29,1个)、福建(崇安,240-740m,1960.VIII.24-IX.15,2个)、山东(青岛崂山,1973.VI.22,1个)、湖北(武当山,1984.VI.3,2个)、四川(峨眉山,550-2000m,1957.V.9-VIII.14,19个)、云南(橄榄坝,1957.X.24,
1个)、甘肃(1930.V.23,4个,1939.VI.18,4个)。
浙江(舟山,1931.VI.11,1个;松阳,1989.VII.29,1个)、福建(崇安,240-740m,1960.VIII.24-IX.15,2个)、山东(青岛崂山,1973.VI.22,1个)、湖北(武当山,1984.VI.3,2个)、四川(峨眉山,550-2000m,1957.V.9-VIII.14,19个)、云南(橄榄坝,1957.X.24,
1个)、甘肃(1930.V.23,4个,1939.VI.18,4个)。